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对话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做一场有网感、有共享意识的春晚”

发布时间:2023-02-14
自2021年《唐宫夜宴》出圈至今,河南卫视春晚主创团队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思路打造出多个文化“爆款”,获得了口碑,打造出品牌。《中国网信》杂志专访连续三年担任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的陈雷,解密主创团队打造精品晚会的奥秘,以及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上所做的尝试。

图为节目《唐宫夜宴》,由受访者提供

Q1:

河南卫视主创团队想做一台什么样的春晚?

我们希望给大家创造一个轻松的、喜庆祥和的氛围,给大家带去温暖。今年春晚不希望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希望让观众感到自在。打个比方,相比于在高档餐厅摆一桌精致的宴席,我们更希望做一顿家里的年夜饭。入席之后,观众不需要遵守过多的用餐礼仪,可以放下在社会中的拘谨和防备,与家人坐在一起,放松地、自在地吃一顿年夜饭。

Q2:

2023年河南卫视春晚哪些设计体现出网感?

我观察到观众更喜欢“开机即素材”的东西,比如直播、短视频。因此,我们把相声演员岳云鹏自我表达的口语化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开场主持人团队在说主持词的时候岳云鹏笑场了,我们也保留了,这在传统电视文艺晚会中是绝对不能播出的。之所以请岳云鹏加入主持团队,就是希望靠他来破局,打破传统晚会高高在上的感觉。春节嘛,大家坐一块唠唠嗑、聊聊天,我们始终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春晚拉到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尝试规避说教的、生硬的表达,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为主持人串场,由受访者提供


Q3:

2023年河南卫视春晚相比于往年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今年我们在探索跨界融合的更多可能。比如说晚会节目《新东京梦华录》,来源于2022年网剧《梦华录》。它代表的是互联网流行文化和宋朝古典文化的一种融合,雏形是一个相声,后来加入《梦华录》剧中两个角色变成一台小品,最后融入歌舞、茶百戏等元素形成一个情景剧。

图为节目《新东京梦华录》,由受访者提供

创新就得敢于试错,我们在不断试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会容易被夹住,但还是要敢为人先、敢于探索。我们传统文化有太多好的东西,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传统、说教、古板的状态里。我们在表达的多样化、多元化上,是敢于探索的。
另一处创新就是人工智能参与节目《祥瑞福远》的画面创作。我们提供想要呈现的文化元素和想要表达的寓意,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计算进行风格渲染。这个过程有点像开“盲盒”,很有意思,同时很冒险。节目中那些神兽、花朵的设计,初稿都是人工智能创作的,我们再人为地进行精细化调整。

图为节目《祥瑞福远》,由受访者提供

Q4:

筹备2023年河南卫视春晚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什么?

今年在筹备晚会的时候,最难的点在于我们特别迫切地想知道观众精神层面的需求网友评价我们的中秋晚会狠狠共情”,实现这一点真的很难。我们利用数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传播。数字科技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我们知道,形式再新再炫,一定不能大于内容,内容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不能丢弃的我们在进行各种形式表达和创新的时候经常问自己:能不能给到观众想要的,能不能跟他们产生共鸣和共情?今年河南春晚在这一块确实存在遗憾。

Q5:

能否举例说明最大的遗憾来自哪里?

《豫见》这个节目,原本设想要拍很多外景,选择河南有代表性的风光,让李玉刚老师置身于充满华夏气派和东方意象的大山大川中,营造人文山水的意境,表达山水寄情、人文抒怀的感觉。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摄制周期一拖再拖,出了十几版方案,最后我们只能用XR技术做后期,但还是比较仓促,远远达不到实拍的效果。今年最晚交片的一个节目,离节目播出只差四天,太险了!所以,艺术创作特别是电视文艺的呈现会有一些遗憾,但是我们希望给观众尽可能多的东西,观众不会管这些过程,观众只看结果。

图为节目《豫见》,由受访者提供

Q6:

近年来,各大晚会都主打科技牌,你认为2023年河南卫视春晚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我们团队现在给自己定的方向是“深耕传统文化,做好创新表达”。做一台传统电视文艺晚会需要专业的设备、盛大的舞美、豪华的阵容。相比之下我们可能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和资源,我们想打破传统电视文艺晚会的模式,做基于互联网的视听内容。

2021年前后,我关注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互联网上。受网上很多博主、UP主的启发,我们在想,能否打破传统,做一场有网感、体现互联网思维、有共享意识的春晚。

我们问自己,河南春晚跟其他卫视相比,优势在哪里差别在哪里?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深度思考之后,我们找到了答案——河南卫视春晚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腹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我们当然要把这一块做好做实做出彩。当下,国潮概念正流行,我们对它进行了重新解读。国潮的根在“国”,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潮”在于紧跟时代、追求时尚、多元文化。河南春晚开创国潮新风,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与多元文化进行融合。

Q7:

短视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团队带来哪些机遇及挑战?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观察到,过年回家吃团圆饭时,一桌人不论老人小孩都在低头看手机。社交平台大数据会针对用户喜好,推送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这是客观趋势,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电人,我们会觉得自己科班出身,在这个行业扎根多年,有经验、有昂贵专业的设备,我们拍出来的东西唯美、讲究。但是在短视频、直播时代,画面美逐渐被边缘化了。这种现状打破了广电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我们一度找不到互联网的规律。

但我们想创作出好的内容,想把好的内容传播出去,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方式方法不对、语境不对、没有对象感,就只能是自说自话,那么好的内容也传播不出去。越是这样,越要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

我们希望能了解互联网、懂互联网,利用好互联网让更多人看到好的内容。不管通过大屏小屏,一支舞蹈也许就能让年轻人建立起文化自信;一首歌曲就能让一个人生出一种希望,这是一种相信美好的力量。

Q8:

你是怎么看待数字技术的?

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为文化传播增色,如果过度使用,就掩盖了内容。观众是很敏感的,会直接批评我们。我印象最深的观众的评论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特效太多”。我们团队已经做了三年春晚,没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我们的目标是给观众烹饪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内容扎实,颜值还得高,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升。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