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河南这十年|“闪耀”新时代标志性成果河南故事 灯火可亲的老家河南澎湃出彩

发布时间:2022-10-17

10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收官之场——宣传思想文化专场,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微信图片_20221017103848


发布人

曾德亚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黄玉国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岩松 省委网信办主任

姜继鼎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庚香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朝纪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

田 凯 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常轶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以一份份真金白银的河南答卷,解析新时代原创性思想的伟力;以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标注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的印记;以一项一项办成的大事要事,铺展新时代突破性进展的画卷;以亿万老百姓的笑脸,讲好新时代标志性成果的河南故事,奏响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发布会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德亚介绍,新时代这十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嘱托、聚力出彩,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举旗帜】每年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近6万场次 让网上“大流量”释放“正能量”

这十年,着力推进全省党员干部持续上好“一堂课”,河南在全国首创《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319万册,“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级学习平台全覆盖,推动全省上下兴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持久热潮。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总载体,策划总书记思想的河南实践等主题宣传,充分展示坚持“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做到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以及“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实践。着力打造一支理论宣讲“轻骑兵”,每年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近6万场次,在全国率先组建县(市、区)“百姓宣讲团”,涌现出开封“市民考察团”、新乡“小院课堂”、洛阳“理响洛城•河洛青年说”、信阳“唱响大别山”等特色宣讲品牌,这些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在答记者问中介绍,10年来,河南推动成立省级社科普及基地174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0家、高校社科联17家。培育推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125名、基层优秀宣讲员和百姓宣讲员217名。通过社科普及周等载体,每年开展基层宣讲1000余场。着眼青年群体的思想引领,组织开展“同学,你好”“我和我的高考”“最美微课”系列视频展播活动,努力做青年朋友的“燃灯者”。我们着力打造“中原大讲堂”微博平台,持续推出“行走”系列、“寻找”系列、“故事”系列、“读懂”系列短视频,努力讲清楚故事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在打造网言网语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同时,主动适应传播格局变化,以网络的传播力为思想的穿透力插上“翅膀”。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聚焦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生动实践,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母亲河畔的中国”等网上重大主题宣传326项,汇聚起更加出彩的磅礴力量。打造“网络中国节”品牌,推动《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优秀传统文化破圈走红。出台《河南省网络文明行为规范》,“河南好网民”互动话题矩阵阅读量超过32亿,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聚民心】建立媒体“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机制 重大主题宣传有声有色

这十年,河南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始终,开设的“微博党史课堂”阅读量目前突破10亿,创作的《征程》《共产党人》等电视专题片反响强烈,推出的《银杏树下》《花开山乡》《红旗渠》《我的父亲焦裕禄》《千顷澄碧的时代》等文艺作品感人至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朝纪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省现有国家级文艺家会员7709人,总量居全国第二;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61407人,数量居全国第一。现有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人、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副主席4人。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8人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十年来共有29人、累计68人次在戏剧、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门类荣获全国性文艺大奖最高奖,居全国前列,“文艺豫军”阵容强大,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坚强支撑。

河南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3个100”评选活动向群众展示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建立媒体“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机制,截至目前,河南日报等省内主要媒体共收到10.7万余条群众反映有效信息,办结8.9万余条,办结率达83.2%。郑州“郑在办”探索的“网络广泛巡查民意+职能部门联动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良性互动机制,正在持续发挥作用。

在重大主题宣传方面,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用好“顶端新闻”“大象新闻”和10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果,开展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宣传。围绕迎接二十大,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新时代 新征程 争出彩”十大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十大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举办“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和中宣部正在组织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等重大活动,采用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方式,展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推出报告文学《战“疫”长歌》、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塑造郑州“超级英雄”杨旭恒、新乡“吊瓶书记”闫超、周口“平凡英雄”王新华、鹤壁“公交红船”等先进群像,在大战大考中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

【育新人】全国文明家庭总量居全国第一 中原大地处处闪耀“志愿红” 

这十年,河南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郑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周荣方“讲焦裕禄故事动情落泪”的短视频,全网曝光量34亿。如今的思政课更加“有料有趣”,更多的学生从“低头族”变成了“仰望者”。在全国较早颁布《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省157个县(市、区)、2457个乡镇(街道)、51122个村(社区),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10万支志愿服务队伍、1400万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城乡街道社区,近三年年均300万志愿者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3个、总量居全国第三,全国文明村镇266个、总量居全国第四,全国文明单位340个、总量居全国第三,全国文明家庭37户、总量居全国第一,文明校园105所、总量居全国第一。邓州“编外雷锋团”、李文祥、燕振昌、许帅、张玉滚、陈俊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4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112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居全国第三,形成独特的“河南好人现象”,以凡人善举点亮道德灯塔。

【兴文化】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文化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这十年,河南聚焦建设文化强省,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总抓手,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牵引,讲好“黄河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向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致信祝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选14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50项,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和二十四节气、太极拳成功申遗,兴文化工程稳步推进。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7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202.99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由2.26%提高到4.06%,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连续7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谋划推进138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总投资4223亿元),构成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硬支撑”。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整合央视、头条等各大媒体,通过各种活动,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热起来”。启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元宇宙创造者大赛,实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展示工程,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立起来”。

【展形象】借助出圈效应内聚文创核心竞争力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老家河南”

这十年,河南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技术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海外平台被热捧,“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为全球观众带来浓浓中国味的“年夜饭”,《洛神水赋》的中国式浪漫惊艳全球,《中医》《少林功夫》《太极拳》《汉字》《红旗渠》《焦裕禄》等20余册“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深受海外欢迎。这些工作、实践、成果都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玉国在答记者问中介绍,“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路径,运用“网剧+网综”的表达形式,让藏在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跃然屏上,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用“走心”赢得了观众。这也充分说明,现代化的表达可以激发中华文化的无穷张力,是活化历史的有效突破口和重要着力点,未来,河南将继续借助出圈效应内聚文创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省考古成果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各个重要时空节点。通过综合研究,目前已基本可以认定距今5300年前后,以巩义双槐树遗址群为代表的仰韶晚期文化,已基本可以认定为初步意义上的文明形态。距今3800年前后,偃师二里头遗址已基本可以确定为夏王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将扛稳历史重任,交出出彩答卷。


微信图片_20221017103905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