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如何“火出海”?10大最新观点来了!
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上内容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网络文明”主题,与会嘉宾从中国叙事的“破”与“立”、中国故事的“根”与“魂”、中国发展的“时”与“势”三个议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君整理嘉宾发言部分干货,为你呈现。
陈陆军
中国新闻社社长
讲好中国故事,要回到中国,讲好当代中国的“理”。“回到中国”就是要用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和经验来研究中国,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回到中国”就是要回到中国经验、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本身,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蕴含的深刻的“理”。
讲好中国故事,要重视差异,过好国际传播的“桥”。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对于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至关重要。看到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而跨越差异、摆渡过桥、抵达彼岸,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经路径。相反,如果忽视了差异、看不到差异,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钱彤
新华网总编辑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异常复杂,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国际舆论场上,一些西方国家利用语言优势和媒体优势造谣生非、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不断拿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攻击抹黑中国。因此,如何冲破西方价值围攻、突破西方舆论陷阱,建立中国正面叙事体系,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摆在中国媒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我认为,“破”就是要打破西方媒体话语垄断和霸权,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的事实、富有穿透力的表达,突破西方设置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传播双重壁垒,引发国际社会的共情、共鸣,让国际舆论场出现更多公平、公正、客观、理性的声音。有“破”还要有“立”,“立”就是要构建中国故事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提高自主设置议题能力,掌握国际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主导权。
刘兵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的探索实践,是构建中国正面叙事体系的内容切入点,而如何支撑起这一传播理念,我们尝试用“三个击破”,实现模式突围,破圈立新。
首先,击破内容局限,强根基。按照一盘棋、一朵云、一张网的总体布局,我们坚持移动优先,去中心化,多屏互动,矩阵传播,横向整合全台资源,纵向打通中外省市县村六级融媒和商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打通和拓展融媒传播的渠道,赋能中国叙事体系的建设。其次,击破技术瓶颈,赋新能。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三端”“四体”“四化”的“陕西模式”。再次,击破传统模式,换生态。地方主流媒体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构建新的生态格局。
罗华
人民网总编辑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传播效能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要避免一味迎合西方视角,认为只有展示中国落后的故事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受追捧,而展现中国现代发展的故事在国际上会无人问津;二是要避免传播不讲方式方法,传播手段简单生硬。
今年人民网组建了全媒体报道团队,去新疆开展大型采访报道。团队跟随新疆普通民众,走进维吾尔族群众家庭,走进当地棉田、市场,呈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团队总共拍摄了五集专题纪录片,策划了六组城市图文报道,写了七篇多彩新疆的特稿,制作了八篇以新疆首字母为题的外宣海报,还完成了由外国专家撰写的手记等。此外,团队还对这组产品进行了区域化、国别化改编和编译,用不同地区和民族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分众化表达。
单成彪
环球网总经理
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环球网一直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并推出了一大批正能量作品,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要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在互联网上凝聚中国故事的“根”与“魂”,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明金维
微信公众号“明叔杂谈”作者
前不久,BBC专门用一篇报道展现了在网上自发地去维护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群体——“自干五”。过去三年多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现实主义国情教育课。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从过去对“美国梦”的渴望,到慢慢看清美国的虚伪,再到现在真正能基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国情,理解中国梦的真实含义和伟大意义。
未来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自干五”,因为我们都是一群信仰者,我们相信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也真正相信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周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中国故事的“根”与“魂”到底在哪里?立足中国大地,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从三个层次去培养学生。
第一,要看见中国,要走到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感受中国社会最新鲜的气息和脉动,开阔自己的视野。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很多年轻学子喜欢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快乐,但这样也减少了跟现实社会的连接。如果不能走到世间去,何以谈了解中国故事,又何以谈去寻找中国故事的“根”与“魂”呢?第二,要在看见的基础上,读懂中国。俯仰天地,洞察世情,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认同和深厚的情感,这样才能立定脚根,形成牢固的中国立场。第三,要在看见、读懂中国的基础上创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而这需要技能层面的训练。
韩蕾
中国日报网总编辑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讲,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时代的中国自带流量。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的故事常常占据C位和头条,但与此同时,“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实践角度,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下体会和观察。
第一,在多元参与中传递真相,努力建立与中国体量相适应的中国声量。从海外权威机构的民调来看,聚集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海外年轻一代,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高于年长的人群。
第二,在互动传播中寻求共情,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好的传播应该是以情动人、“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发现,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尤其是与青年群体的互动,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共情。
第三,在扩大朋友圈中实现价值认同,扭转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许多国家民众在面对当今世界的多种威胁挑战时,比以前更渴望公平正义,渴望对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宣介。这为我们广交朋友,更有效地对外宣介中国主张、阐释中国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高佑思
知名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
我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很多年的外国博主,也是自媒体集团“歪果仁研究协会”的创始人。我希望通过我制作的视频和内容,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打造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歪果仁研究协会要的不是一时的热度和流量,而是要将其打造成外国年轻一代了解中国的最佳窗口,把真实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真正实现内容全球化。我的愿景是帮助孵化上万个跨文化视频博主,和大家讲我们在中国的故事和体验,拉近世界和中国的距离,消除大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外国人看懂中国的“时”与“势”。
赵立坚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服务元首外交,在境外新媒体阵地为党立名,为国扬名。第二,讲好中国故事,注重以小见大,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中国发展成就。我们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听得信的内容,让中国叙事成为世界叙事和国际共识。第三,我们坚持批驳反击,主动设置议题,打响打好国际舆论反击仗、主动仗。在推特上,我们主动设置关于新疆的话题,正面介绍新疆各方面发展成就,批驳美西方所谓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等诬蔑抹黑新疆的图文视频,从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境外新媒体的涉疆舆论态势。
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好境外新媒体平台这一传声“金话筒”,打通中国声音在境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共同谱写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篇章。
(按发言顺序排列)
- 【上一篇】河南粮食仓容量全国第一
- 【下一篇】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立法保障“数字河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