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在创新变革中把握科技红利

发布时间:2021-10-0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增强创新能力,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用好“科技红利”,才能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数字经济浪潮下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我们估计‘祖冲之号’在 1.2 小时内完成的采样任务,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至少需要 8 年时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的团队在 arXiv 平台(一家非营利数据库)上传题为《使用超导量子处理器具备强大的量子计算优势》的论文预印版中写道。


“祖冲之号”拥有“经典计算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无法实现的”量子计算优势,高精度、可编程的量子计算平台为探索新的多体现象和实现复杂的量子算法打开了新大门。


这一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于2021年 5月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潘建伟团队在自主研制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包含 62 个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该系统上成功进行了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的演示。


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作为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已经成为欧美各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焦点。业内人士指出,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有望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如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实现指数级别的加速。


取得突破性成就的背后,是我国对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高度重视。


早在 2016 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提到量子信息技术。《纲要》指出,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开发移动互联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重视基因组、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 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首,突出强调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如何准确把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对此,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礼提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总体布局;二是要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任务;三是要强化基础研究;四是要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五是要优化战略科技力量的空间布局。


4957647ee56c6dec42a7b0cb5ab48f08.jpg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在浙江乌镇举行,观众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体验新技术、新产品。图/传播君 潘树琼 摄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我们自主研发的 AI 智能验布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市场反响良好,预计今年新业务增长值接近一亿元。”浙江临海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卡奔马)负责人车建波向媒体介绍,验布作为服装成衣制造的第一道环节,之前主要依靠工人肉眼识别,但是面料品种多,疵点种类繁杂,面料自动化检测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


通过布局全球产业链,拓卡奔马在深圳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引进机器智能专家团队,综合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自主研发出 AI 智能验布机。机器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深度学习为引擎,除了拥有疵点检验、打标、松布、打卷、裁剪、称重等常规功能之外,还能积累疵点数据,不断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增强验布能力,并通过云数据实现共享。


前沿数字技术代表着活力、潜力与创新力,拓卡奔马的突破并非孤例。临海市近年来把数字经济当作“一号工程”,开展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和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帮助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出医药化工、彩灯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转型过程中,临海市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引进,出台了《关于调整企业上云奖励政策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与此同时,还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科创园、临海·墨尔本跨境融合创新中心。截至今年 8月,临海市共新增上云企业3738 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4 家,伟星股份、华海药业 2 家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创建平台名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成为三大发力点。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认为,要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也要培养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他表示,对企业家而言,创新是要具备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准确地发现和把握机遇,而非简单冒险。同样,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也要了解市场需求,以企业家的眼光进行判断,做到优势互补。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