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疫情防控,大数据发挥了哪些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02

与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的抗疫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量的行为轨迹都被数据化,这为此次抗疫大考期间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奠定了基础。

01提前布局,科学“应考”

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甚至有时还能跑到事情发展的前头。

2月下旬,不少人在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提示:可以授权通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查询过去15天和30天内途经的省市信息。要证明自己有没有去过疫情严重地区,一条短信就能解决问题。

这一服务既可以让用户自证行程,也可以作为社区管理部门、用工单位进行疫情防控管理的参考。

这只是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有效应用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大考中,面对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促进医疗救治、交通管理等不同数据的交叉协同,已经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

事实上,这场考试早已开始。抗疫战也是科技战。心中有“数”,才能提前谋划,做到防患于未然。

2014年, 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7年1月,工信部编制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出台了诸多助推政策。

与此同时, 随着“让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推动政府数据公开的改革经验的积累,也为此次利用大数据从容应对疫情防控打下了基础。各级政府依托已有部署经验,促进通信、交通、卫建、公安、社区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对接,为提升治理能力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疫情正在驱使甚至“迫使”政府、企业、社会管理部门全面数据化,大数据等网信技术加速下沉到基层,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

02数据应用,大显身手

数据作为流动的“血液”,要跑起来才能有生命力。

“紧急扩散!这196个车次、航班发现患者,急寻同行人!”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平台一直在不断发布这类寻找同行乘客的信息,同时给出同乘人员必要的医疗提示,并提醒他们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以便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在主动寻人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阿里巴巴“疫情服务直通车”也及时推出“患者同行程”查询功能,让每一个在疫情期间乘坐过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人,可以主动查询自己的行程里有没有新冠肺炎患者同行。

抗疫期间,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强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小到社区,大到部委相关部门,都将大数据作为不可或缺的防疫工具。

深耕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中国电科就快速打造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向全国公众开放,公益使用。

该系统由一个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一个智能指挥平台和“小护士”“小管家”“小战士”“小帮手”“小达人”“小班长”“小雷达”等系列“全家桶”应用组成,通过技术手段让数据跑起来,为疫情防控、复产复工提供全过程大数据支撑。

疫情期间,更多与人们出行、教育等国计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大数据应用一一登场。

在出行方面,手握大数据资源的多家地图应用平台迅速推出利于疫情防控的出行指南,以满足用户特殊时期的出行需求。统计显示,80%以上的平台具备“疫情地图展示”“发热门诊查询”“同乘信息查询”等功能,部分平台提供“各国入境最新政策”等功能。

在教育方面,“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让在线教育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大数据分析,探索学生在个性化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等进行多维度分析,为每位用户生成个性化学习计划,使得在线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科技教育产品所积累的海量大数据,又可以反馈到教学环节,为课程与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而针对疫情本身,大数据也作为一股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在发挥作用。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大数据如果应用到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疫情扩散,如对病毒特性、传播速度、发展规律、病例症状等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加工和分析,与其他传染病病毒及其治疗方案进行对比,或者对疫情进行预警,可以助力社会掌握防疫主动权。

“未来,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大数据分析或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刘德良说。

image.png

2月15日,杭州,国家电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查看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依靠大数据分析设立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既反映企业的实时复工情况,也为政府部门分析核实企业复工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图/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03扬长避短,用好“双刃剑”

“大数据比石油和黄金还珍贵。”这充分说明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其在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种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

2月,中央网信办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无疑,此举很有现实针对性。不久前,有网友反映武汉就读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从武汉返乡大学生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被公然散布在私人微信群聊里,引发一些骚扰、恐吓行为,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对此,《通知》明确,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窃取、泄露。

事实上,除了个人隐私问题,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等归属问题,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问题,都影响到大数据未来的发展。

如何让大数据既能“智慧”相助疫情防控,“数战数决”,又能助益社会发展和治理?两者的平衡该如何实现?

这或许可以从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牵头联合百度、阿里云、京东云等多家企业共同编写的《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1.0版)》里找到部分答案。

关于未来大数据应用,报告提出五条建议:强积累,发挥数据应用价值;提质量,加强数据治理能力;保隐私,确保数据合法合规;推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寻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正如评论员谭敏指出,经此次战疫,人们已经看到数据互联互通的巨大作用。如何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大数据的采集、存贮、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加速,更好地发掘出大数据的价值,利用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支撑,值得更多思考与应对。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