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习近平文化思想”就在身边丨焦点网谈

发布时间:2023-10-11

文化犹如一个个跳动的细胞,嵌入我们社会发展的肌理。无论是演化为时代大众审美的国风国潮,还是互联网上各种田园牧歌式的中国风表达,思想之光,灼灼其华,它就照耀在你我身边。

前两天,一场重要的会议——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今天,让我们试着从身边感受这股涌动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大型党旗雕塑《旗帜》 图源:南方网

这一思想是新成果,更是新使命,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了方向。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简单的二字,却承载千钧之重。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意义深远,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

对于一个百年大党而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居于何种地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用“极端重要”来评价。他在指示中强调,这项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中国国家版本馆内的国家书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随着一项项针对性举措陆续出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揭示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我们在风云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这一思想是真理,更是实践,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表达。

世界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内心精神的领域却感觉越来越渺小。喝酒吃肉、上网聊天、吟诗作画、汉服打卡,这都是消遣时间的手段。然而,当一个层次的精神文化被满足之后,人们又开始向更高的精神文化领域出发。这就是文化的“魔力”。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2005年8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中国历史研究院

《长津湖》《觉醒年代》《我和我的祖国》……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女排精神……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登古城、访书院、寻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对探寻中华文明、守护中华文化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文化足迹”遍布全国;

“到博物馆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文创风”吹遍广阔大地……文脉传承弦歌不辍,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从汉服热到国潮风,从《唐宫夜宴》到“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到刚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再到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统文化底蕴正汇聚成“中华文化魅力热潮”,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笑容里。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种水涨船高式的精神文化需求,客观上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达成“与生俱来”的最佳状态。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图源:洛阳市文广旅局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均发端于河南,它们构成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作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最重要起点和标尺,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占据着无可替代、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地位。还有距今5800年前后,以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群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以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群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晚期文化……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如何在行走中把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挖掘好、表达好、满足好,这是文化强国建设留给河南的必答题。

这一思想是自信,更是底气,将赋予中国更多破局前行的勇气。

马克思曾说,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历史也已证明,除了武器和资本,国与国之间的角力、竞逐或影响,更靠文化的力量。

当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从内部环境看,踏上新征程,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从国际局势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再环顾我们的网络空间,作为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一次偶然事件可能在网上引起“民意沸腾”,一条网贴评论就能引发“舆论狂欢”。更有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个别西方政要甚至公然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节目《灯火耀古今》

天朗气清、风正人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清流如许?如何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正气清风?巨变正在发生,“鱼龙混杂”的局面已经改变。背后的底气和黏合剂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凝聚广泛共识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文化沃土,沁润在日常生活,来自于群众实践,必将塑造中华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明大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在未来书写奋斗的一生中,我们需要文化做伴侣,时常来点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用中原文化汇聚磅礴力量、凝聚广泛共识,需要网络上无数个你、我、他久久为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获得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本期指导专家丨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尚方超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