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焦点网谈
发布时间:2023-04-26
一道菜,既让河南企业集体出海赢世界,又让来自美国、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行业巨头争相采购。一个谷,承载民族种业复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梦想和重任。菜者,预制菜也。今年,它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谷者,中原农谷也。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高规格、高配置强力推进建设,成为实现农业强省的先手棋。“中国碗”怎么多盛“河南粮”?“菜篮子”怎么变成“菜盘子”?高标准农田是核心要素。4月26日,新乡平原示范区举办“高质量发展看河南: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芯’——中原农谷”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在媒体记者的镜头里会是这样的景象:万亩麦田拔节生长,绿波荡荡,阳光下一望无际,田边一台台灌溉和监测设备正将各项数据发送到农田管理的数字大脑——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个数字大脑,一套基于高标准农田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服务系统。通俗地说,通过系统里的“慧农码”,农产品从育种、种植,到收获、加工,再到供销、售后,实现食品全链条安全追溯,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此外,它以培育中原农谷农业数据要素市场为目标,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重塑,将农业数据资源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最终转化为生产力。虎年四月,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在新乡布局建设中原农谷的号令。这一年,从“一方案”到“一意见”,省字号政策密集出台,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设领导小组组长,12个相关部门“一把手”担任成员……癸卯年春日,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提出3个全团建议、涉及中原农谷占两个,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暨中原农谷建设推进会在新乡召开,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吸引200多家全球行业巨头、400位各路精英、延揽235亿元投资和交易……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神农种业实验室里,一群群育种人日夜兼程,只为挑出“最靓的种子”;阡陌纵横的麦田,装载了数字大脑的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生发着无限勃勃生机;北交所的钟声清脆而悠扬,为中原农谷首个农机装备企业而响。从繁花灿烂的春天,到飞雪漫天的冬日,再到五彩斑斓的今天,一年来,建设中原农谷的步伐铿锵而坚实。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多年前,美国学者写了一篇文章,发出“谁来养活中国”之问。从过去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就是最有力的回答。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扛起了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762.61亿斤,全国第一!这是2022年的河南夏粮总产量。还有这样一组数据更为鲜明——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从河南出发,走向亿万家庭餐桌。双汇生产车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视察河南,还是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讨论,每次必讲“三农”、必讲粮食,强调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何以保证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而这个“技”,最集中、最突出、最关键表现在种子领域,“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没有好种子,就打不出好庄稼。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河南是种业大省,小麦育种界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表达:中国人每吃8个馒头、5碗面条,就有1个、1碗来自新乡培育的小麦品种,让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我国小麦领域的三大标志性品种,“百农3217”“百农矮抗58”“百农207”小麦品种,均在新乡诞生。郑麦9023、矮抗58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打出种业振兴“组合拳”,实现科研、生产、产业等多要素融合共生,中原农谷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新使命!以中原来命名,以农谷为使命,中原农谷为何落位在黄河北岸的新乡?从资源禀赋看,极具生态价值。新乡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和“南北分界过渡带”,全年无霜期220天,日照时间2300个小时,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独特的区位和气候,形成了极具生态价值的天然粮仓,孕育了“中国第一麦”“中国第一米”等全国农业品牌,“延津小麦”品牌价值超100亿元。2022年,新乡市粮食总产达95.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夏粮亩产(485.1公斤、增长0.5%)和总产(56.5亿斤、增长0.55%)增幅均居河南省第1位,延津县冬小麦千亩方单产达到907.12公斤,刷新全国记录。从科研基础看,创新能力领跑。新乡市涉农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7家,具备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小麦、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多的小麦品种;“百农207”“新麦26”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效果图从产业发展看,龙头企业集中。“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聚集了先正达、杜邦先锋、拜耳、中农发、牧原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巨头,茅台、中粮、正大、首农、鲁花、五得利、克明、百威等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乡建有生产基地或原料基地。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41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那么,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原农谷又将如何全面起势、快速成势?一言概之:方向要对,强度要够,即使跌跌撞撞也能一路“蹿”上去!先说方向。中原农谷总体规划面积约1612平方公里,涵盖“一核三区”。“一核”指平原示范区,面积约342平方公里,打造国际一流农科“芯”城。“三区”分别指以延津县498平方公里区域为主的东区,打造粮油产业经济集聚地;以新乡县、获嘉县473平方公里区域为主的西区,打造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地;以原阳县298平方公里区域为主的南区,打造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鸟瞰中原农谷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围绕种子、种苗、种畜(禽)三大主攻方向,举全省之力,在新乡市规划建设中原农谷,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新城,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再说强度。毫无疑问,方向既定,唯有不懈奋进。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2025年前突破一批育种关键技术,种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贯通种业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种业产业集群,推动中原农谷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科技创新政策、要素保障政策等,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战略对头,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赢: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农业强省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的战略目标。
来源:“今豫网言”微信公众号。图片来源:新华社、河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