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8位专家解读网信事业发展新成就

发布时间:2023-04-21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网信》杂志邀请8位专家,为你解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新成就。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论坛理事长

-中国网络空间新兴技术安全创新论坛理事长-




五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发展与成就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体系机制不断健全。中央、省、市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布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统筹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重要任务、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把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

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截至2022年10月,发布35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与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力度持续加大,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得到遏制,摄像头偷窥等网络黑产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有力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范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深入推进,“方班”等一系列网络安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明显成效。持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拟态防御、可信计算、网络保险等一批前沿技术与应用取得创新突破。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投融资持续活跃。2022年首批5家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授牌,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强化网络、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澄清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



网信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近年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有目共睹。

在法律法规方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定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规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进行统一技术归口,制定发布35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四梁八柱”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网络安全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近2200亿元,较2018年翻两番,增速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从事网络安全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家,覆盖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服务等各环节。网络安全产业与技术稳步提升。

数实融合带来新机遇,数字化时代催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指出要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未来世界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是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方向。




汪玉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信息化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这五个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

第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5G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深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不断提升。

第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提供力量支撑。

第三,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四,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信息无障碍建设不断深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进。

第五,推进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挥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优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陈兴蜀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教授-



法治与技术共同推动公民个人隐私保护

自2018年以来,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法律、标准、科技、产业等体系化的重要成果。

首先,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了围绕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其次,在标准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例如《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在科技方面,围绕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大量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探索,既能保护个人信息,又能支撑创新应用发展。在产业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是随着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开展,企业在不断推出创新应用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能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技术、产业和政策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新技术和新形势的出现,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构建我国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实施国家数据安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周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网络舆论监督给党政干部
穿上“防腐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发展互联网,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努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路。

互联网作为大众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多方面功能。例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互联网能发挥很大作用;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方面,互联网能发挥很大作用;在反腐倡廉、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网络能够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网络舆论监督这个新的“无形巨人”,人们要有全新认识,特别是党政干部要高度敬畏。对党政干部而言,网络舆论既有监督作用,也有保护作用,如同穿上了“防腐衣”,减少被污物腐蚀、被“糖衣炮弹”击倒的风险与概率。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信息法中心主任-



全民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5年来,中国网信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今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第五部分对我国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介绍。网络法治宣传教育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我国借助互联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在网络使用者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的有效落实、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的养成和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精神在网络空间全面彰显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




以实际行动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

5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持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与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理念,取得瞩目成就。一方面,我国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张发挥联合国主渠道作用,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为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搭建全球性、区域性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特别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成立将会进一步助力中国与世界广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普惠包容发展。2022年11月,我国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全面总结了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为建设和维护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作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让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焕发新生机

让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在网络中焕发新生机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进入信息社会,网络接入千家万户,网民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又一身份,网络成为普通大众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日常方式。互联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习惯甚至行为方式。信息革命在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带来变革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走好新形势下网上群众路线,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理念更新。党政干部要放下思想包袱和顾虑,主动投身网络互动,真正做到“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二是能力培养。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网络素养。三是平台建设。在网络中践行群众路线,要注意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层级和条框的约束,提供并畅通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四是制度规范。要加强网络立法,明确党政干部和普通网民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要严格干部考核机制,坚持“问”与“行”有机结合,并明确问责程序,以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