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经济 >

【新经济·新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案例给你启发!

发布时间:2019-12-13

当今世界,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信息革命正从技术产业革命向经济社会变革加速演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共同组织召开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会上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并向浙江省、河北省(雄安新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授牌,正式启动试验区创建工作。

  数字经济涉及面很广,需要探索的内容也很多,我们通过了解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总体考虑和预期目标,看各地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

  目标任务: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创新发展:将万物数字化浪潮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最大变量,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三区三中心”,即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以及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06.jpg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派出所民警向记者演示“可信身份认证”自助操作

河北省(雄安新区)

  目标任务:重点探索数字经济生产要素充分流通机制,以政企数据机制化融通利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创新发展:雄安新区将打造智慧之城放在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从规划建设之初就着力打造“城市大脑”,使数字城市与这座未来之城孪生共长,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让智慧生活开启美好未来。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10.jpg

12月10日,消费者在雄安新区的无人超市选购商品。记者探访雄安新区时看到:没有传统收银台的无人超市、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车、刷脸入住的智慧酒店……这些“无人”元素,在摸索中打造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的智慧基因。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福建省

  目标任务:重点总结推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经验,深化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开展区域特色试验。

  创新发展:经过20年耕耘,“数字福建”已深刻融入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省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产业为突破口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12.jpg

三坊七巷打造的“一键智慧游”,景点以手绘地图的形式在手机上展示出来。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广东省

  目标任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主要载体,加强规则对接,重点探索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框架,广东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出台一系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重大规划和政策,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15.jpg

深圳市龙岗区新型智慧城区运行管理中心。廖润珊摄(中经视觉)

重庆市、四川省

  目标任务:重点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通道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良好基础。重庆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17.jpg

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工人正在调试焊接机器人。记者 崔力 摄

  在四川,数据已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渗入产业经济全领域,2018年数字经济产业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四川的产业格局和群众生活。

微信图片_20191213091920.jpg

参观者在四川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体验中心与机器人互动。

  数字经济既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历史前进的大势所趋。总体而言,我国数字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红利等待释放。要充分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不断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速经济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用不断释放的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